49.2 平板载荷试验
49.2.1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:
1 承压板:平板载荷试验一般采用圆形或正方形钢质板,也可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板,应具有足够的刚度。土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的面积不应小于0.25m2,对于软土和粒径较大的填土,不应小于0.50m2;对于含碎石的土类,承压板宽度应为最大碎石直径的10倍~20倍,加固后复合地基宜采用大型载荷试验。土的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宜选用0.5m2,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不应少于80cm。
2 加荷装置:包括压力源、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;
1)压力源:可用液压装置或重物,出力最大允许误差为±1%F.S;安全过负荷率应大于120%;
2)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:必须牢固稳定、安全可靠,其承受能力不小于试验最大荷载的1.5倍~2.0倍;
3 沉降观测装置:其组合必须牢固稳定、调节方便。位移仪表可采用大量程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,其量测最大允许误差应为±1%F.S。
49.2.2 平板载荷试验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:
1 在有代表性的地点,整平场地,开挖试坑。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3倍,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,当试井直径大于承压板直径时,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。
2 试验前应保持试坑或试井底的土层避免扰动,在开挖试坑及安装设备中,应将坑内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,并防止因降低地下水位而可能产生破坏土体的现象。试验前应在试坑边取原状土样2个,以测定土的含水率和密度。
3 设备安装应符合图49.2.2-1、图49.2.2-2的要求,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:
图49.2.2-1 重物式装置示意图
1-承压板;2-沉降观测装置;3-荷载台架;4-重物
图49.2.22 反力式装置示意图
1-承压板;2-加荷千斤顶门;3-荷重传感器;4-沉降观测装置;5-反力装置
1)安装承压板前应整平试坑面,铺设不超过20cm厚的中砂垫层找平,使承压板与试验面平整接触,并尽快安装设备;
2)安放载荷台架或加荷千斤顶反力构架,其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一致。当调整反力构架时,应避免对承压板施加压力;
3)安装沉降观测装置。其固定点应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处。沉降观测点应对称设置。
4 试验点应避免冰冻、曝晒、雨淋,必要时设置工作棚。
5 载荷试验加荷方式应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对稳定法(常规慢速法),有地区经验时,可采用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(快速法)或等沉降速率法。加荷等级宜取10级~12级,并不应少于8级,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,载荷量测最大允许误差应为±1%F.S。每级荷载增量一般取预估试验土层极限压力的1/10~1/12,当不易预估其极限压力时,可参考表49.2.2所列增量选用。
表49.2.2 荷载增量表(kPa)
6 每级荷载作用下都必须保持稳压,由于地基土的沉降和设备变形等都会引起荷载的减小,试验中应随时观察压力变化,使所加的荷载保持稳定。
7 稳定标准可采用相对稳定法,即每施加一级荷载,待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。
8 应按时、准确观测沉降量。每级荷载下观测沉降的时间间隔一般采用下列标准:对于慢速法,每级荷载施加后,间隔5min、5min、10min、10min、15min、15min测读1次沉降,以后每隔30min测读1次沉降,当连续2小时每小时沉降量不大于0.1mm时,可以认为沉降已达到相对稳定标准,施加下一级荷载。
9 试验宜进行至试验土层达到破坏阶段终止。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,即可终止试验,前三种情况其所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即为极限荷载:
1)承压板周围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,周边土体出现明显隆起和裂缝;
2)本级荷载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,荷载-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段;
3)在本级荷载下,持续24h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值;
4)总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6%;
5)当达不到极限荷载时,最大压力应达预期设计压力的2.0倍或超过第一拐点至少三级荷载。
10 当需要卸载观测回弹时,每级卸载量可为加载增量的2倍,每卸一级荷载后,间隔15min观测一次,1h后再卸第二级荷载,荷载卸完后继续观测3h。
11 对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,加荷等级可按预估承载力的1/15~1/10分级施加,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,可终止加荷:
1)在本级荷载下,沉降急剧增加,荷载-沉降曲线出现明显的陡降段,且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的4%;
2)在本级荷载下,持续24h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值;
3)总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6%;
4)当持力层土层坚硬,沉降量很小时,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.0倍。
49.2.3 对原始数据检查、校对后,整理出荷载与沉降值、时间与沉降值汇总表。
49.2.4 绘制p-s曲线(图49.2.4),必要时绘制s-t曲线或s-lgt曲线,如果p-s曲线的直线段延长不经过(0,0)点,应采用图解法或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。p坐标单位为kPa,s坐标单位为mm。
图49.2.4 典型p-s曲线
49.2.5 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:
1 当曲线具有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,以转折点所对应的荷载定为比例界限压力和极限压力;
2 当曲线无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,可按本标准第49.2.2条第9款所列情况确定极限荷载值,或取对应于某一相对沉降值(即s/d,d为承压板直径)的压力评定地基土称承压力。
49.2.6 承载力基本值f0可按现行国家标准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GB 50007确定。
1 比例界限明确时,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,即f0=pf;
2 当极限荷载能确定时(且该值小于比例界限荷载值1.5倍时),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,即f0=p1/2;
3 不能按照上述两点确定时,以沉降标准进行取值,若压板面积为0.25m2~0.50m2,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,取s=(0.01~0.015)b对应的荷载值;对中、高压缩性土,取s=0.02b对应的荷载值。
49.2.7 变形模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:
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法可按下列公式计算:
2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法可按下式计算:
式中:E0——试验土层的变形模量(kPa);
μ——土的泊松比(碎石取0.27,砂土取0.30,粉土取0.35,粉质黏土取0.38,黏土取0.42);
Dc——承压板的直径(cm);
p——单位压力(kPa);
s——对应于施加压力的沉降量(cm);
ac——承压板的边长(cm);
ω'——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,可按表49.2.7选用。
表49.2.7 深层载荷试验计算系数ω'
49.2.8 平板载荷试验的记录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表D.83的规定。